西二线,为东方之珠——香港提供安全、环保和价格适宜的天然气,有利于香港环境保护和减排目标的实现,提升数百万香港人生活品质,实现香港绿色可持续繁荣发展。 已有7.4亿立方米天然气从西气东输大铲岛分输压气站安全平稳输送至香港。 天然气到港后,主要用于香港龙鼓滩发电厂发电,全港1/4的用电量来自这个发电厂。香港居民日常用电的25%都来自于大铲岛分输压气站输送的天然气。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计划,今年香港将把天然气发电比例提升至50%以上。 工业文明笼罩下,大铲岛人来人往,繁华与落寞渐次交替。在这座与前海湾一海相隔的孤岛上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深港双城化生活能源阀门上的铆钉,深深地钉在这里。 平均年纪不到28岁的他们,一周才能离岛一次。 劈山填海:创造沙漠中的绿洲 西气东输二线的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。这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,也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、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。管道起于新疆霍尔果斯首站,途经全国15个省区市,止于香港。 作为西气东输管道至关重要的一站,大铲岛分输压气站是深港双城化生活的能源阀门,也是我国第一座海岛压气站。香港居民日常用电的25%都来自于大铲岛向香港龙鼓滩输送的天然气。 大铲岛分输压气站劈山填海而建,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,设计年分输能力60亿立方米,于2012年12月19日建成投产。作为第一批踏上大铲岛的站内员工,西气东输大铲岛分输压气站副站长吴庆龙见证了站场建设的全过程。 “第一次上岛那天,天气特别好,蓝天白云,坐船出海,特别兴奋。”不到5分钟时间,吴庆龙就从左岸到达了右岸。与想象的海岛生活不同,这里没有美丽海岛的浪漫情调,只有孤山矗立的满眼空旷。 “真的没有想到是这样,当时连这片地都没有,更别提房子了,觉得很艰难。”吴庆龙说,施工团队只能劈山填海,创造一块陆地。之后,工作人员建了几所毛坯房,供施工休息之用。吴庆龙之前在西气东输广州分公司工作,与广州相对成熟的条件相比,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,每天只有几班船往返于海陆之间。由于是唯一一座海岛压气站,技术多少与陆地上有所差别,作为监工的吴庆龙感到“亚历山大”。 眼看着大铲岛站从一片荒芜到一点点建设起来,吴庆龙感到既荣幸又有成就感。2012年年底正式通气的时候,他激动得夜不能寐,两年来的努力有了回报。 往返海陆:其实一点也不浪漫 坐拥海景,乘船往返,听起来貌似是一件很浪漫的事。久居城市的人们对于这样一场“海陆相遇”往往很期待。然而,对于黄舞通、梁海波、严皓及马旭久等压气站员工来说,这一点都不浪漫。大铲岛分输压气站初建时,由于岛上房屋还没建好,他们住在对岸,每天都要登岛监工,一旦遇到堵车,就不知道何时能到码头了。 岛上建了宿舍后,大家不需要海陆往返了,黄舞通却开始了深港两地往返的工作。大铲岛分输压气站有两名员工专门负责每天前往香港龙鼓滩站,为香港同胞提供技术支援,黄舞通就是其中之一。他每天都要从岛上坐船到码头,在码头坐车经深圳湾口岸过关,然后到达目的地——西气东输龙鼓滩站,每天下班后,再沿原路返回。“其实在香港那边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同,就是每天在路上的时间更多了。”黄舞通说。 苦中作乐:种菜打球唱歌样样行 生活在这座基本没有外人会踏足的孤岛上,每天朝夕相对的就那么20几个同事,这让大铲岛分输压气站的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他们最大的创造力。在一栋集工作、食堂、宿舍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楼里,“隐藏”着他们的练歌房和健身房。楼旁的空地上,是他们开发的蔬菜园。挨着菜园的就是篮球场。 会议室里有投影仪,将光盘放在投影仪里,通过电脑播放歌曲,练歌房就这样诞生了,城了女员工的娱乐天堂。“我们这里只有3名女员工,这是最适合她们的娱乐设施了,这里‘麦霸’可不少。”梁海波说。楼前的空地也被充分利用,种上了木瓜、冬瓜、萝卜等,台风天还可以应急。“台风来时,人出不去进不来,备些食物应急,好过没有嘛!” 岛上寂寞的生活,难免会让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感到苦闷。不过,严皓觉得“没有外界的打扰,每天听着海浪声,反而多了很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,能够更好地找寻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。休假时,回家陪陪父母,沿途看到感兴趣的地方,停下来看看风景,这种日子其实也不错。”
|